通用測試治具與專用測試治具的簡單比較
由于全球計算機、通訊、以及消費性電子(Computer,Communication,and Consumer Electronics-3C產業)產業的快速的成長,做為中上游的PCB(印刷電路板)制造業也因此得到迅猛發展。就目前來看,PCB制造技術已日趨成熟,但由于PCB制造行業的激烈競爭,造成PCB單價的不斷下調,怎樣降低成本已成為PCB制造商的首要議題。于是改進生產工藝、實行科學化的管理等措施被實行,但是投入在檢驗方面尤其在電性測試方面的成本卻居高不下,其中專用測試治具所投入的成本太高是一重要因素。
第一、專用治具投入的成本太高。一般HDI板如用專用治具進行設針,皆須設至40#、50#以上,其探針基本無法回收,所以造成一次性投入昂貴的探針成本。以4PCS的HDI手機板為例,一個治具所需成本可能高達上七、八萬元,跟一臺普通專用測試機之價格相當,這已經無法接受,尤其在制造批量較少或者打樣的時候。
第二、因專用治具探針制作工藝限制,(國內探針制作工藝尚不成熟,進口探針則單價太貴,且采購困難)造成對SMD PAD較密之情況,可能無法設針進行測試。
第三、對于高密度PCB專用型治具測試的穩定性無法得到保證。因為較小的探針彈簧壓力較小,且容易損壞,以致產生假的OPEN/SHORT。
第四、專用治具采用插管、打線等工藝,制作和檢測都比較復雜,需花費較多人工費用。
第五、安裝調試的時間長(插排線、定位等),檢修困難(如繞錯線等)。
在國外,最早采用了通用測試技術,較好地解決了以上問題。
一、大幅降低測試成本。因通用治具的鋼針單價極低且可以回收,所以只需考慮有機玻璃/纖維板以及鉆孔費用。
二、制作檢測流程較為簡單,無須繞線等工藝,減少了人工費用。
三、因鋼針制作較彈簧針容易制作,所以鋼針可以做到很小SIZE,從而保證設針及測試的精確度。
四、裝配、調試時間短,維修簡單方便等。
就目前國內PCB業界來看,其中傳統的專用測試還是占據了絕大比例。最近兩年來做為從專用向通用過渡的復合治具測試逐漸興起,說明不少PCB廠商已經意識到專用治具測試的以上問題已經成為PCB測試的嚴重阻礙。復合治具測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專用治具成本上的困繞,但并未解決以上所有問題。隨著HDI (高密互連)PCB逐漸成為PCB廠商投資的熱點,傳統專用測試技術更是大受沖擊,一些大的PCB廠商已經開始向國外借鑒,逐漸嘗試引入通用測試技術。
綜上所述,通用測試技術因其先進性必將代替傳統的專用測試。較早的掌握了這一技術并致力于通用測試在國內的應用和推廣,相信不久的將來,通用測試技術將在我國PCB制造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。